2013年5月,十八線女星何珺在網上曝出“猛料”:
知名導演張藝謀竟在數年前就悄然再婚,
而且在婚后不久,便有了兩兒一女,屬于嚴重超生。
此消息一出,頓時輿論嘩然,
因為一旦消息屬實,不僅張藝謀將面臨天價罰款,
而且還可能被法律追責,遭遇更嚴重懲罰。
然而,比起這件事,對于身為當事人的張藝謀來說,另外一件事更讓他不寒而栗:
“何珺是從何得知我的秘密的呢?”
實際上,在這件事之前,張藝謀與何珺之間并沒有仇怨,
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張藝謀還是何珺的恩人。
原來,當時的張藝謀正在籌備電影《金陵十三釵》,
而何珺正是他欽定的“謀女郎”之一,
不過,在拍攝過程中,何珺私自違約,泄露了劇組機密,
導致她最終被開除,而這也是她恨上張藝謀的原因。
面對對方的實錘,張藝謀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忍氣吞聲,
主動向計生辦承認了錯誤,并繳納了748萬天價罰款。
不過,雖然張藝謀認了錯,但心中卻是憋屈得不行,于是他便著手追查此事的來龍去脈。
然而,這一查不知道,所有的線索竟然全部指向他的昔日好友,合作了16年的張偉平。
那么,張偉平為何要選擇揭露張藝謀的“丑聞”?
他們16年的感情為何到了如此地步?
今天,館長便來斷一斷這“兄弟反目”的奇案。
01 從一開始,這就是一場陰謀
哪怕分手后多年,鞏俐依然對與張藝謀的那段戀情感到“意難平”,
在她看來,如果當年沒有那場誤會,現在的他們或許早已修成正果,
然而世間沒有那么多如果,如今的他們“早已走得太遠,回不到最初的起點”,
再多遺憾,也修改不了悲劇的結局。
鮮有人知道,這悲劇的始作俑者,正是曾被張藝謀與鞏俐視為好友的張偉平。
1988年,在電影《紅高粱》問世一年后,
身為“有婦之夫”的張藝謀終于下定了決心,
選擇與前妻肖華離婚,同年輕貌美的鞏俐開始了情侶生活。
看到愛人的選擇,沉醉于愛情的鞏俐喜不勝收,
哪怕是面對著喜歡捕風捉影的記者,也毫不掩飾她的愛意:
“到了不想拍戲的時候,就待在家里當家庭主婦,有情人終成眷屬嘛!”
但,彼時的鞏俐沒有想到,這段在她看來擁有著無比光明未來的戀情,
最終會因為一個人的出現,讓她悔恨終生。
而這個人,便是張偉平。
1990年春節,在鞏俐的介紹下,張藝謀首次見到了張偉平。
彼時,張偉平通過“下海經商”的經歷,成功成為了開放后第一批“吃螃蟹”的人;
從一家國企里默默無聞的小職工,搖身一變成為了房地產富豪,許多人都想認識他。
碰巧,此時張偉平妻子恰好是鞏俐的影迷,于是她便央求著丈夫帶她跟鞏俐見面;
而鞏俐這邊得知張偉平的身份后,也很想結識他,
于是便帶著張藝謀一起去拜訪張偉平夫婦。
在飯桌上,原本毫不相干的四人竟然出人意料地相談甚歡,
尤其是張藝謀與張偉平,借著酒意,差點沒成了“結拜兄弟”。
沒有人知道這兩個男人到底聊了些什么,
但可以肯定的是,自從這次會面之后,張藝謀便成了張偉平那里的“座上賓”,
一有空,兩人便聚在一起,暢談人生與理想。
然而,這樣的情況并沒有持續太久,
很快,因為一樣東西,這段純粹的感情逐漸開始變質,
而這個東西,就是“錢”。
在與張偉平相識的那段時間里,張藝謀的事業蓬勃發展,大片拍了一部又一部。
張藝謀導演才華橫溢,主演鞏俐美麗迷人,
這兩個因素湊在一起后,便是電影又叫好又賣座,
《活著》、《菊豆》、《秋菊打官司》在內的多部后世經典之作,
都是他們那段時間的成果。
隨著張藝謀聲名鵲起,有不少的資本也開始注意到“演藝圈”這塊初生的版圖,
于是他們便想要借著張藝謀的名頭入場,而這些資本里就有張偉平。
不過,彼時的張藝謀對拍電影還十分固執,從來不接受外界的干涉,
再加上有鞏俐這一“票房法寶”,他也根本不需要跟資本合作。
面對如此情況,張偉平便動了歪心思,
因為他知道,只要張藝謀與鞏俐的感情牢不可破,他永遠也不會有乘虛而入的機會。
1995年,鞏俐受邀參加某汽車品牌的晚宴,而張偉平也是出席的嘉賓之一。
在這場宴會上,張偉平起哄讓鞏俐與汽車品牌的老板共舞一曲,
出于禮貌,鞏俐也沒有多想,便笑著答應了下來。
但彼時的她不知道,這一幕竟然被居心不良的張偉平拍攝了下來,并安排報社爆料出去。
而當張藝謀與鞏俐為此爭吵的時候,張偉平更是在兩方之間游走,
假意安慰,實則盡在說另外一方的壞話,
對鞏俐說:“老謀子真是太小肚雞腸了,就跳個舞,能有什么呢?”
對張藝謀說:
“鞏俐也真是的,那么多人看著,而且都知道你在與她戀愛,也太不檢點了!”
面對密友的火上澆油,本來只是感情有輕微裂痕的張藝謀與鞏俐,間隙越鬧越大,
而一向內斂的張藝謀,在張偉平的建議下竟對這段感情選擇冷處理,
拒絕同鞏俐交流,這也使得雙方錯失了知道真相的機會。
就這樣,張藝謀與鞏俐在經過五年的戀愛之后,
因為這場風波感情無疾而終,宣布分道揚鑣。
02 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
在失去了鞏俐之后,張藝謀的電影便沒了“票房保證”,
于是許多投資人都跟著鞏俐一起“拋棄”掉了張藝謀,
這使得張藝謀只好暫停自己的事業。
愛情遭受打擊,事業又陷入停滯,滿懷一腔苦水的張藝謀只好找到好友張偉平傾訴。
見此,張偉平壓抑心中的喜悅,連忙暗作關心地詢問他的境況,
當張藝謀回應稱他正在為尋找投資人而四處奔波時,張偉平立刻提議要當他的投資人。
聽到好友要投資時,自認為沒有底氣的張藝謀第一時間選擇了拒絕,
因為張藝謀認為他的下部電影并不一定能取得成功,投資風險很高,
不希望好友的“好心”打了水漂。
可是,張偉平作為一個合格的商人,哪能看不出張藝謀的實力,
就算下部電影失敗了,難道未來的他就不會成功了嗎?
于是張偉平便執意要給張藝謀投資,而張藝謀在多次勸告無效后,也就答應了下來。
就這樣,在1996年,張偉平如愿以償地成為了張藝謀的搭檔。
有了張偉平的資金,張藝謀的拍攝便得以繼續下去,
而他們合作的第一部電影便是《有話好好說》。
作為首次合作的“試水之作”,張偉平對這部電影的投資倒是沒有絲毫吝嗇,
甚至不惜停掉自己正在建設的兩個項目工程,前后湊齊了2600萬砸了進去。
不過,雖然張偉平的投資很大方,
但他對待這部電影的態度,卻似乎只是為了讓張藝謀能夠死心塌地地跟著他,
以至于低估了該電影在海外市場的價值,以800萬的超低價賣給了別的公司。
最終,電影上映后,在爆火的同時那家公司將版權轉售,收益竟高達4600萬,
使得張偉平大為吃驚。
的確,張偉平是想過張藝謀有才,但沒想到能這么強,
這讓他在惋惜的同時,也驚喜于撿到了寶貝,
于是從這之后,張偉平徹底下定了決心:
將自己事業的主陣地,從房地產,轉入電影行業。
1997年,張偉平成立了自己在演藝圈的第一家公司“新畫面”。
在這家公司里,張藝謀負責搞創作,而張偉平則負責營銷以及拉投資。
至此,叱咤中國演藝圈的“二張”組合正式成立。
不過,彼時的張藝謀一定沒想到,
這個站在自己身邊的好“戰友”竟然從一開始,就已然“背叛”了他。
實際上,張偉平的偽裝并非天衣無縫,有人很早就看出他會“背叛”張藝謀。
在“新畫面”成立的同一年里,張藝謀的父親因病離世。
在彌留之際,張藝謀的父親把身邊的其他人都趕出了房間,
唯獨留下張藝謀,向他鄭重囑咐了最后兩件事:
“藝謀,一定要生一個兒子?!?/strong>
彼時,雖然張藝謀已然與前妻肖華有一個14歲的女兒,
但是在老一輩的觀念里,沒有兒子便意味著家族斷續,
這是會讓人“無臉面對祖宗”的大事,
因此,張藝謀的父親將此事看待得十分重要。
“藝謀,一定要小心張偉平,你與他分開后,必會遭到報復,你不是他的對手?!?/strong>
父親交代他生兒子,張藝謀尚且能夠理解,
可為什么父親又要他小心張偉平呢?況且還看得與傳宗接代一樣重要。
張藝謀無法理解,但還沒等他出口詢問,父親卻已然斷了氣,
而彼時沉浸在悲痛中的張藝謀也沒把這句話放在心上,
直到多年以后,張藝謀與張偉平徹底鬧掰之后,他才記起父親的這句勸告,
可那時候卻已經來不及了。
03 藝術家與商人
不得不說,拋開別的不談,張偉平在商業上的能力毋庸置疑,
可以說,如果沒有張偉平的存在,張藝謀現在的名聲可能要打對折。
在“二張”時代初期,
張藝謀先是拍出了《一個都不能少》與《我的父親母親》兩部電影,
雖然這兩部電影,前者使得張藝謀獲得威尼斯金獅獎,后者讓他亮相柏林電影節,
但相比于業內的叫好聲,觀眾們卻似乎并不買賬,
以至于單從票房來看,這兩部影片可謂是極其失敗的。
剛合作成績便如此慘淡,饒是張藝謀也有些心里打鼓,
畢竟在他看來,張偉平完全是出于交情投資的他,
如今卻讓人家賠了錢,自然是不好意思。
可是,面對張藝謀的歉意,張偉平卻是毫不在意,
他反而還鼓勵張藝謀繼續堅持自己的思路,錢的問題不需要他來考慮。
都說,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,
但張偉平卻用事實告訴了所有人,有時候,站在成功男人身后的也會是個男人。
那幾年“二張”的合作可謂是珠聯璧合,有張偉平的助力,張藝謀的拍攝可以肆無忌憚,
這是許多導演都夢寐以求,卻不可得的事情,
以至于麥特老板陳勵志都忍不住贊揚:
“沒見過哪一個制片人能像張偉平這樣,比導演還要賣力?!?/strong>
2001年,中國影視圈發生了一件大事,
那就是華人導演李安的電影《臥虎藏龍》,成功在美國摘下了奧斯卡的桂冠。
要知道,在那個年代里,歐美電影無疑是整個世界電影行業的風向標,
而李安卻打敗了歐美本土的一眾影片脫穎而出,這讓許多人都倍感震驚。
在太平洋的另一端,張偉平也得知了這個消息,
不過,在李安導演獲獎這件事之外,他卻敏銳地聞到了一股風向,
那就是“武俠片”的時代要來了。
這正如二十年前還是小職員的他,聞到了開放的風聲一樣,
他確定這將是改變“新畫面”困局的良機,
于是,電影《英雄》問世了。
2002年,電影《英雄》上映,在首映儀式的現場,張偉平自信地夸下??冢?/p>
“這部電影,將突破一億票房!”
面對這樣自信的發言,一時間現場所有的媒體都炸開了鍋,
要知道李安導演的那部奧斯卡最佳影片也不過1千萬票房。
實際上,當張偉平說出這句話的時候,張藝謀也倍感吃驚,
因為前些日子張偉平詢問他的時候,他所給出的預測只不過是能與李安并駕齊驅,
如今竟然在他的口中翻了十倍,這就是做人要“乘十”?
然而,事實卻是證明張偉平是對的,
《英雄》最終斬獲了2.5億的票房,創下了新的紀錄。
而通過這部影片,“二張”組合也正式一戰成名。
可是,也就是在這個時候,張偉平的野心,終于按耐不住了。
04 人面獸心,分道揚鑣
在《英雄》之前,哪怕張偉平在暗地里做了許多見不得人的事情,
但在明面上,他始終對張藝謀持有尊敬的態度,
因為在他看來,張藝謀是專業的,而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,才能成功。
可是,電影《英雄》的成功卻讓張偉平看到了一條新的思路:
“似乎,我的眼光要比張藝謀更強?”
“不然,為什么張藝謀沒看到的機會卻被我一個“外行人”看到了?”
于是,從這時候開始,一顆名為“野心”的種子在張偉平的心中生根發芽;
而人一旦有了野心,這野心就會隨著時間被無限的放大。
2006年,電影《滿城盡帶黃金甲》籌備完成,只待開機,
然而,就在這時,張偉平卻橫插一手,強行將張藝謀選的主演黃軒踢出局,
轉而選擇了當紅歌手周杰倫。
原來,彼時的張偉平認為,在張藝謀已經選擇啟用鞏俐與周潤發兩位老戲骨的時候,
必須在劇組里增添一位“小鮮肉”,不然整部電影就會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,
為此,他還結合當時最火的愛情劇,要求劇中也增加“L倫”的劇情。
盡管張藝謀對張偉平的干預很是不滿,但畢竟是自己多年的朋友,
所以這一次他最終選擇了妥協,延遲了一個月開機,重新制作劇本。
最終,這部影片創下了3億的票房,而張偉平也被圈內奉為最會賺錢的制片人。
可身為導演的張藝謀,卻因為劇中那些“狗血”劇情,被人怒噴為“無良導演”。
但,對于商人思維的張偉平而言,罵兩句怎么了,錢,才是王道。
于是乎,在這部影片之后,張偉平的信心得到了暴漲,他對張藝謀的干涉是越來越多。
2009年,隨著春晚《不差錢》的播出,
小沈陽、丫蛋以及趙本山的東北三人組一夜爆紅,
為了蹭流量,張偉平強行要求張藝謀為這三人組定制劇本,
于是乎,《三槍拍案驚奇》這部張藝謀至今不愿提及的大爛片問世了。
那一年,憑借此片,張藝謀的口碑碎了一地,
但對于張偉平來講,更讓他無法接受的是這部電影票房遭遇了慘敗。
不過,面對這場失敗,張偉平并不覺得是他“插手”造成的,
而是將責任推到了東北三人組的身上。
于是在總結的飯局上,張偉平便故意去激怒趙本山,
當趙本山出言爭辯后,張偉平直接用手指猛戳趙本山的頭,
致使對方自尊心受挫,拂袖而去。
見到張偉平的行為,張藝謀倍感意外,
可張偉平卻解釋:
“我就要戳他腦袋,他腦袋里有支架,我要他血管再堵上,戳死他!”
這句話讓張藝謀不寒而栗,電影沒演好,所有人都難受,至于如此嗎?
也正是因為這件事,使得張藝謀第一次開始重新審視張偉平的人品。
但是,真正讓張藝謀跟張偉平徹底鬧掰的,卻是《金陵十三釵》。
2010年,電影《金陵十三釵》籌拍,
為了增加賣點,張偉平讓張藝謀在劇中增添戰爭元素,以及女主角與老外牧師的J情戲。
如果前者還算符合時代背景,可以理解的話,
后者就讓人感到很匪夷所思,莫名其妙。
而最終的結果也確實如此,電影上映之后,
這一片段被人拿出來批評張藝謀“崇洋媚外”,為了取悅老外,臉都不要了!
面對這樣滔天的非議聲,張藝謀徹底對張偉平的干涉忍無可忍了。
05 對薄公堂,不死不休
2012年,張藝謀正式宣布出走“新畫面”。
為了打擊報復張藝謀,張偉平授意何珺將張藝謀“超生”的黑料曝光,
使得張藝謀遭遇官媒點名批評,一時間路人緣跌落谷底。
此事發生之后,張藝謀開始著手調查張偉平在他背后做的那些事情,
然而,這一查,才讓他知道,原來這相識的二十年里,
張偉平對他從來就沒有過“好心”!
原來,當年他與鞏俐分手,是張偉平在挑撥離間。
原來,這些年張偉平一直在給他下套,二十年只分到一千萬。
原來,這些年張偉平一直在販賣張藝謀的名聲,
他根本沒有投資,完全是“空手套白狼”!
隨著一件件事實被深挖出來,張藝謀愈發怒不可遏,
正如他說的那樣:“張偉平騙人騙到最后,把他自己也騙了?!?/strong>
看到張藝謀被人如此陷害、玩弄,張藝謀身邊的好友們逐漸坐不住了,
紛紛出來為他發生,而這其中就有周曉楓。
實際上,周曉楓雖然是張藝謀的好友,
但她此前一直對外聲明,此生絕不為張藝謀寫一篇文章。
然而,面對著張偉平的行為,她終于還是破了例,
將所有的事情匯編成冊,把張偉平的罪行一一列出。
而也正是她的揭露,才讓張藝謀與張偉平恩怨的始末被世間所知曉。
2016年,整理完證據后,張藝謀正式起訴張偉平,要求其賠償電影分紅。
最終,這場證據確鑿的案件以張藝謀勝訴結束,
張偉平被判決賠償張藝謀246萬,但是張偉平卻拒絕履行判決。
2020年,張藝謀又以勞務糾紛為由起訴新畫面公司。
而就在今年5月,71歲張藝謀第三次將張偉平告上法庭。
顯然如今的兩人已經走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,
曾經那親密無間的“二張”再也不可能出現了。
可是,這樣的結局似乎在一開始就已然注定,
畢竟以利益開始的感情,怎么可能不會因為利益而破碎呢?
其實,站在張偉平的角度上,他就是一個純粹的商人,而商人永遠都是唯利是圖的,
可是,藝術家不一樣,藝術家永遠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滿足,
物質對于他們而言乃是身外之物,
而這兩者世界觀的偏差,也使得他們永遠無法成為朋友。
正如當年的梵高,如果他肯放棄掉自己藝術家的堅持,
去畫那些迎合貴族商人們的東西,那他一定不會落得最后凄涼的地步;
可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自己心中的執念,他才成為了梵高,
才為后世留下了那些珍貴的藝術瑰寶。
所以啊,真正的藝術,永遠都是建立在“純粹”這二字的基礎之上的,
而脫離了“純粹”二字,沾染了世俗,那不可避免地也會淪為俗物。
縱觀“老謀子”的一生,他就是在這世俗地侵擾中落了下乘,
因此,相信脫離了張偉平的“老謀子”并不會一蹶不振,
相反,真正屬于他藝術創作的巔峰,這才剛剛開始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