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甄嬛傳》中的“甄嬛”一詞,居然跟蔡少芬與郭羨妮有關?
很有可能,我是最后一個知道,《甄嬛傳》中的“甄嬛”,靈感是來自TVB古裝劇《洛神》了。
作為一部經典劇集,《甄嬛傳》一名取自TVB劇《洛神》兩位女主角的名字。
蔡少芬扮演的“洛神”甄宓,與郭羨妮扮演的郭嬛。
組合后,便是“甄嬛”。
說到《洛神》這部劇,湯粉只聽過、簡單看過一兩集。
等到翻看完整部劇,湯粉才知道這些年都錯過了太多經典。
19年前蔡少芬還演過這部TVB經典古裝劇,可惜這部劇沒有被封神。
《洛神》
在豆瓣上,這部劇的評分保持在7.9分的分數上。
從劇集開始,這部劇就注定是悲劇。
但它圍繞的是當世三大美人之一的甄宓,與曹操、曹丕以及曹植父子之間的故事。
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,蔡少芬主演的這部劇,到底有多經典。
01 《洛神》的劇情
電視劇《洛神》是TVB那個年代里,少見的悲劇向。
喜歡走大團圓結局、喜劇向的TVB,在打造多元化題材的道路上,不會輕易走悲劇路線。
當然,也不是所有的劇集都是喜劇向。
擅長用背景、引用現實作為鋪墊來講人性的戚其義與周旭明,就在2004年打造出了紅極一時的《金枝欲孽》。
這也是TVB采用的悲劇向,也是當年引起轟動的高光時刻。
但《洛神》的播出年份,卻排在《金枝欲孽》之前。
《洛神》,究竟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。
故事最開始的背景,就展現了河伯與后羿為了洛神而爭斗,導致洛神被打下凡間的神話故事。
當然,這其實只是甄宓的夢境。
作為擁有“當世三大美人”之一的甄宓,她的人設是外貌出眾、神采飄逸,可以說是集才華與美貌于一身的奇女子。
從最開始面對敵軍夏侯淵時的困境,我們就能夠看得出來,甄宓的急智。
她先是冷靜下來,以謊言將自己圍繞成卞夫人的外甥女,再附上物品才得以脫險。
隨后,她便卷入曹操、曹丕、曹植一家的無盡風波里。
面對曹操的傾慕,甄宓多次拒絕。
她更用自己的才華以及情理,去打動曹操,讓其對自己放下執念。
同時,《洛神》也不忘展現出TVB常見的“金童玉女”戲碼。
才女配才子,蔡少芬與馬浚偉分別扮演的甄宓與曹植,也很有CP相。
可這偏偏被傾慕甄宓的曹丕看在眼里。
為權、為利、為愛,曹丕不惜對昔日兄弟使壞,兩人更是形成對峙。
身陷囹圄的甄宓,不僅要面對父子兄弟之間的矛盾,更要面對看似后宮的庭院里,婦人之間的明爭暗斗。
雖然甄宓“降服”了庭院里的爭斗,卻仍然無法改變自己要嫁給曹丕,與曹植有緣無分的命運。
說是“無法改變”,其實是被迫的選擇。
從這里,《洛神》的畫面和人設都出現了極大的轉變。
盤起頭發,成為婦人的甄宓,不僅要持家,擔當起照顧家翁、操持家務的職責,更要讓曹氏兄弟和睦。
你能夠看到這個故事里,甄宓的命運是坎坷的。
這背后,還少不了女反派郭女王郭嬛的暗中使壞。
為什么《洛神》里面,觀眾最討厭郭嬛這個女角色?
這正是因為,郭嬛在背地里對甄宓以及許多正派人設,都做了不少壞事。
身為皇后的甄宓,因為曹丕的誤解,最終導致喝下毒藥而香消玉殞,以“眼看情人,死在丈夫懷中”的最后生命時刻,離開人世。
02 關于《洛神》
這部劇之所以被認為是經典劇,就在于它的劇情設定,不同于尋常的時裝言情劇。
《洛神》這部劇在歷史的改編上,也是頗大的。
在這部戲里,觀眾能夠看到甄宓作為“女神”人設上的優與美,更能夠看到曹家道路上的布滿荊棘。
影片展現了甄宓從少女到婦人、再到皇后的三大過程。
初為少女人設的甄宓,在面對事情不怕事,反而足智多謀,在困難的問題上直擊痛點。
這個人設,正是展現了“三大美人”的特點。
困難的抉擇和命運的無奈,讓甄宓不得不選擇嫁給不愛之人,這是甄宓從少女到婦人經歷的一段人設。
在這段劇情的展現上,甄宓并沒有展現出過多的不成熟,反而是在深明大義,在無奈之中選擇了悲劇發展的走向。
最終甄宓登上皇后位置,面對郭女王的惡毒毫不怯場,卻最終倒在了丈夫懷里。
《洛神》的設定,似乎從一開始,就是悲劇向。
那段神仙打架的劇情,正是印證了這悲慘惋惜的結局。
03 戲外
曾有網友評價,稱《洛神》不是蔡少芬的顏值巔峰,或許早幾年演“洛神”這個角色,展現出來的效果會更好。
湯粉卻認為,蔡少芬在《洛神》中的表現,效果展現得還是能夠讓觀眾滿意的。
“甄宓”這個角色,蔡少芬了解得很通透。
無論是在舉止、神態或者是氣質,蔡少芬都很好地將中國傳統女性形象給展現了出來。
曹植的七步成詩這段劇情里,蔡少芬的遮面形象,欲哭還笑,欲笑還哭的經典場面,瞬間將整部劇情都升華了。
雖然如此,但《洛神》對于熒幕外的觀眾而言,還是有一定的爭議性,比如歷史上的不符爭議。
有分析指出,曹丕曹植與父親“爭搶女人”的戲碼沒有在歷史上記錄,但在劇中有著戲劇化的表現。
曹植與甄宓在歷史上也沒有產生感情,在劇中兩人卻是“金童玉女”的存在。
雖然分析合理,但觀眾卻忘了,這是歷史改編成戲劇的呈現。
這也就意味著,電視劇在細枝末節上,未必會根據歷史進行還原,但最起碼在大致主題走向上,港劇還是有遵循的。
在戲劇化的呈現上,《洛神》有很多值得觀眾討論、探究的地方。
比如欲哭還笑的這場戲碼,其實有一定的爭議性。
身為演員的蔡少芬,在這場戲上的演繹,當時的她并沒有選擇哭出來,認為是角色的轉變使然。
但作為監制的梅小青,卻認為這場戲,只有甄宓哭出來,才能夠打動人心,甚至打動觀眾。
04 題材
在港劇批量生產的年代里,歷史改編劇題材雖然不至于泛濫,但也有許多經典作品出爐。
2000年播出的《楊貴妃》,2004年播出的《楚漢驕雄》都是經典作品。
以“甄宓”為核心的題材內容,《洛神》打造出了少見的優質經典作品,但要說封為神作,還有一些距離。
前期劇情的鋪墊和故事發展,都是屬于合理的。
但《洛神》后期的故事線,顯然是大幅度壓縮,或者說直接跳躍,來到關鍵性的劇情上。
原本可以拍出更多集數的《洛神》,最終卻以27集收尾,也難怪觀眾看得不夠過癮。
但在題材上,《洛神》可以說是改編內容較為優質的一部。
這部劇,對于后來的影視佳作,也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