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見過四點鐘的洛杉磯嗎?”——科比·布萊恩特。
說實話,對于自己來說,從未親眼見過四點鐘的洛杉磯是什么樣子,但是親眼見過五六點鐘的公園是什么樣子。
當很多還在溫暖的夢鄉時,已經有很多人開始晨練、晨跑、跳舞、寫字、學習……,這里不用多說,肯定會知道,早起的人生更有意義。
相信每一個人都都會有過早起的經歷,明知道早起是利大于弊,就是堅持不了。大多堅持不了的人,基本上是看不到收益,所以慢慢的也就不早起了,寧可躺在被窩里,甚至不到最后一分鐘絕不起床。
那樣真的幸福嗎?確實,只要能多瞇30秒,幸福感劇增,但是接下來的事情或許是手忙腳亂的。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追趕公交車的經歷,眼睜睜地看著公交車從眼前駛出,就是不肯停下來等自己一下。
當只剩下自己停留在站臺時,并不會記恨公交車為什么不停下來,而是悔恨自己為什么不能早出門一些,哪怕30秒也,對,就是剛剛多瞇的那30秒。然后下定決心,明天,明天一定早起,哪怕早起一分鐘,就可以趕上了。很多人認為幸福離自己很遠,只有擁有了什么之后,幸福就會離得近一些,后者就是幸福了。
那幸福到底有多遠?今天在公園的一幕,深深觸動了自己。一個三四歲的小孩,跟爸爸一起玩石頭剪刀布,贏了邁步向前走,然后回過頭來繼續石頭剪刀布。當時很多很人都將目光投向這對父女,我看到每個人的嘴上都露出了幸福的微笑。
幸福離得很遠嗎?幸福其實就在身邊,只不過是自己不知道而已?!缎腋5姆椒ā分刑岬剑盒腋Ec狀態無關,幸福只是一種能力。什么是幸福的能力?幸福的能力是對幸福的感知力。幸福的反面從來不是不幸福,而是麻木。
當每個擁有幸福的感知力的人,看到那一幕在內心是會感覺到幸福的,而內心麻木的人,看到那一幕,也僅僅是看到一種現象而已。
很多人之所以認為自己不幸福,自己壓力山大,其實是患上了一種“病”,這種病叫習得性無助。不管結果如何,至少自己內心已經認定了一個結果,而這個結果是無助的,無奈的。之所以患上這種“病”其實是自己在生活中不斷地積攢、積累的結果。
同樣,如果患有習得性幸福的人,就會處處感知到幸福的無處不在。自己也經常對自己說,并非是幸福離自己很遠,而是自己沒有發現處處的的幸福,當認知改變后,開始發掘生活中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樣的,突然發現,很多簡單的事情中就包含著幸福。
抬頭看清晨的太陽,緩緩升起,陽光照過過樹木,穿過樹葉中的縫隙,那一縷縷陽光溫和而且極富有幸福感。閉上眼睛,一呼一吸之間,享受著陽光的溫暖,尤其是在昨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雨之后,連空氣中都充滿幸福的味道。
從昨晚到現在已經碰上三個自帶ETC(自動開杠)的人了。之前每逢遇到這樣的人,自己的ETC模式就好像直接開啟一樣,好像非要說服對方一樣。當現在的自己能夠感知到ETC出現時,能夠及時拔出卡,突然覺得自己很幸福。
調侃自己,打麻將從來沒有過杠上開過花,或者杠杠胡過。所以自己偶爾開開杠,也是為了有種喜悅感就行了,而真正的胡,還是需要靠自己一張一張地摸牌,打牌。
幸福到底有多遠?幸福其實就是在當下,只需要學會感知幸福的能力,一花一草,一束陽光,甚至一場雨都是幸福。當擁有的幸福多了,也就自然而然的會時刻的感覺到幸福了。
塞利格曼說過,樂觀與悲觀,是取決于自己的認知。只有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感知到幸福,那幸福一定會有。而且還會不斷地增加。
或許自己正在經歷不幸、經歷挫折、經歷困難險阻,但這并不會影響自己去感知幸福,當把不幸、挫折、困難險阻轉換成幸福感時,那時候就已經戰勝了它們,是不是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。
很多時候自己無法釋懷、無法與自己和解并不是自己不知道方法,只是自己不肯去嘗試,可以對自己說試試又何妨,反正已經這樣了,沒準試試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?
該吃吃該喝喝,遇事不往心里擱。不能僅僅成為一個口頭禪,成為一句調侃的話,而是真正的做到了,才不會在心里擱著。
一場大雨,洗禮了整個城市,更應該去洗禮自己的內心,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清澈一點,擁有更強的活力去感知幸福。
幸福到底有多遠,幸福其實就在身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