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、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》
正午把劇的細節做到了極致:燭打光,建兩棟相同宅子一個用來拍室內戲、一個用來拍放火戲,真是很任性了。說好的是宅斗,結果劇中場景簡直就是整個北宋自然風光人文畫卷集啊,布景,服裝,道具,攝影真的是很有質感了。
劇中朝堂、社會、家族、個人,古代生活的故事放到現代依然共鳴滿滿,可以讓大家在看劇的同時,感受漢人的古禮傳統,歷史生活。時間在流逝,但人性不會變,這部劇所傳達出的家庭關系,人際關系,子女教育等等,即使放在今天,也非常反映現實。
9、《人世間》
年代劇在我心里本來是一個比較沉重的,總感覺很嚴肅,因為畢竟是一段歷史和生活的展現,看了這劇才明白原來充滿喜感的表達也絲毫不會減輕時代的厚重,反而多了一份跳脫歷史之外的清醒,不沉重也能感受時代的變革感,這種形式針不戳。
總體來看,這部劇的發展和制作水準都是挺高的,至少在演員方面已經是很好。
8、《偽裝者》
整體來說,演員的演技都比較好,最欣賞的是明樓、王天風、梁仲春。胡歌當年決意轉型之后,演技有了很大進步,畢竟現在少有偶像劇演員愿意沉下心磨練演技。
個人認為,梁仲春的人物形象塑造很成功,其他的人設多少有點蘇(,但是梁仲春一開場就有那種官場老油條的感覺,雖然戲不多,但是演技好啊。能忍讓,貪財,官場中八面玲瓏,老奸巨猾,報復昔日的政敵,亂世之中求一家安穩,十足小人物形象,但是讓人覺得真實。
7、《生死線》
這片電視劇9年前看過,沖著導演去的。
劇中機智而悲憫的歐陽,跳脫而又滿懷熱愛的四道風,空懷激烈滿懷無奈的龍烏鴉,希望和天真并存的何莫修,灰燼中重生的唐機槍,蒼涼而傷痕累累的高三寶,一如滬寧,一如當年的中國。每一個角色都有存在的意義,每一個故事都滿是傷痛,每個小人物都是一首贊歌。
6、《大江大河》
劇本扎實厚重,以改革開放為大背景,講述“弄潮三子”在時代變革中的探索與突圍,聚個人之事,展時代縮影。
改革開放這四個字,說起來很輕,但對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卻是足以托起命運的基石了,因為它給了所有人機會。
宋運輝(王凱 飾)出身不好,卻把握住了恢復高考的機會,上了大學,進了國企;
雷東寶(楊爍 飾)出身貧寒,利用了農村包產承包責任制,緊跟政策,發家致富;
楊巡(董子健 飾)為人圓滑,年紀輕但通曉人情腦子活絡,走南闖北,做小生意。
這三個人,放在那個時代看,就是一群掙扎著想要改變自身命運的普通人??煞旁跉v史洪流里看,卻展現了國營經濟、集體經濟、個體經濟的的縮影。
我們看到這三個人在既定的命運里抗爭,又慢慢走向不同的方向。也看到與這三人命運幾乎重合的時代巨輪,是如何在試錯的過程中緩緩向前。
這樣的劇,實實在在的,擁有激勵人心的力量。
5、《戰長沙》
與其說是抗戰片,不如說是反戰片。
它會在某個靜思或洗臉刷牙的片刻,冷不丁跳出來告訴你什么是戰爭,那遠不是一部分人的事情,不是用來塑造英雄人物的布景與道具,也不是用來灑熱血宣揚壯懷激蕩以及渲染如何慘烈的場所,戰爭本身就是一場所有人都無以幸免的災難,這一災難所帶來的破壞性已跳脫打殺流血的戰場,更為持久與深遠地蔓延在戰場之外,正如顧清明最后所講的那句“戰爭,對每一個人來說,都是滅頂之災”。
不浮躁,不功利,卻讓人真真切切感受戰爭之痛離別之苦。對普通人來說,抗戰并沒有那么高尚的意義,大多數人都是被迫卷到一場戰爭中,最后也無非一句,仗打完了,該回家了。
4、《闖關東》
印象太深刻的一部劇了,清晰的記得當時可真是全家人一起準時收看這部劇,作為祖籍是山東的我,還記得每次看這部劇時,奶奶都會感慨的述說著我們這個大家挺遷徙的經歷,同樣是闖關東大潮中的一員,勾起了奶奶太多的回憶,同時也讓我對這部劇有了不一樣的感情,與其說是看劇,倒不如說是去了解自己家族曾經的經歷!
真的很喜歡李幼斌,他的角色和演繹方式總是很真實,一言一行都深邃卻又自然,總覺得是一個睿智卻又堅毅的漢子,透露出男子漢的陽剛之氣,神情的把握也準確到位,賦予了角色生命,讓角色更加出彩!那時的靳東真是讓人眼前一亮,角色內斂深情,知恩圖報,善良專一,也很出彩,是這部劇的顏值擔當了,哈哈!
一部譜寫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家人的酸甜苦辣,那個時代的縮影,有苦有樂,良心國產??!
3、《瑯琊榜》
一部劇能不斷拿出來反復回看,就是經典。金手指開得合情合理,劇情爽得暢快淋漓,結尾收得恰到好處。梅長蘇忠義兩全,靖王離譜,所有人都認出了“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”,就他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”,說好的從小廝混在一起的情誼呢。這么多年了,《瑯琊榜》依舊是國劇巔峰。
2、《山海情》
作為一部獻禮的扶貧劇,如果你只是強行賣慘再故作煽情,再配上單薄的宣傳演講,那自然沒有人愿意觀看。
但《山海情》顯然不是,它通過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和事,來講述那個年代真實的故事。
那個年代沒有上過多少學的姑娘,那種想掌握自己命運的一點點勇敢與膽怯,被父親相當于強賣的嫁人的委屈和無奈,演繹地很棒。從臺詞來說,很接地氣了,給我一種回到村子的感覺,叔叔大爺嘴碎叨叨的樣子真的還挺有意思的。
從劇本來說,我覺得圍繞脫貧攻堅這么紅的主題要演繹到觀眾心里去很難,要花大心思,導演編劇一個劇組都費了大功夫,能看得出來。幾個孩子帶著水花逃跑的那個長鏡頭,既拍出了藝術的美感,也體現了西北高原的貧瘠寬闊和那群少年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,他們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樣子的,沒有見過火車,沒有見過高樓,但兩集看下來你會很明顯感覺到那個年代的人們過的很苦是真的,但精神糧食卻很豐富,老支書說的一句話很在理:沒有奔頭的日子那才叫苦,有奔頭苦什么。
1、《父母愛情》
導演很專業,把家庭瑣事拍得溫暖又感人,夫妻二人患難與共,相濡以沫,有淚點,有笑點。梅婷把富家大小姐到母親的轉變演繹得非常到位,獲得飛天視后實至名歸。配角也非常出彩,姐夫哭那段我們全家人都哭了,老丁媳婦演得也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