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。是非成敗轉頭空,青山依舊在,盡歸司馬懿!
如果只看三國的前半部分,很少會有人想到三國會盡歸司馬懿的,因為他們家實在是太不起眼了。
然而,最后的贏家居然是司馬家,居然是前半段基本上看不到的司馬家,這是為什么?他們憑什么呢?
1.他們家能忍
司馬家家世源遠流長,司馬氏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后裔,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,受封殷王,建都河內,司馬家族世居于此,號稱河內望族 。
他們本來早就可以稱王稱霸、割據一方的,卻始終十分淡定、十分平和、十分低調地把平臺讓給別人,做個“靜靜的美男子”。
他們家的忍,體現在不以家世驕人。這樣一個名門望族,這樣一個大家族,在漢末這個群雄并立、風云屢起的時代,卻始終默默無聞,直到曹操死了、劉備死了、周瑜死了、關羽死了,他們才慢慢地冒出頭來,在曹魏的基礎上,順利地實現了伐蜀、征吳,實現了國家統一!
他們家的忍,體現在不求虛名空譽。何進被殺、董卓進京、王允崛起、李郭交兵,朝廷官員換了一批又一批,你方唱罷我登場。有慷慨對抗如袁紹,有拔刀相向如曹操,有乘機上位如韓馥,有鞠躬盡瘁如盧植,司馬家族都幾乎“神隱”一樣。他們不投機、不爭位、不說話、不爭風,眼看著無數的機會隨風而逝!
他們家的忍,體現在不要高官厚祿。司馬防是曹操的伯樂,曹操當權之后,不僅司馬防本人沒有借機要官,就連已經在曹操手下的司馬朗、司馬孚,都是一步一步從基層做起。至于司馬家最厲害的司馬懿,更是數十年不仕,以防被曹操驚艷,“消滅于萌芽狀態”!他們不是一個人能忍,而是一家人都能忍,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精神,這是一種多么濃厚的功力!
厚積而薄發,關鍵就在于前期能忍得住??!
2.他們家能生
人少好吃飯,人多好干活。能不能生,往往是決定一個家族成長的基礎和關鍵!
同時代的人中,袁紹有三個孩子,可惜他們不齊心。劉虞、劉表、劉焉、陶謙的孩子都不成器,就像曹操所說的“如豚犬耳”,也正因為對孩子的不放心,才會有“三讓徐州”、“劉琮束手”等局面的出面。
看看司馬家,司馬防生有八子,號稱“司馬八達”。然后,司馬懿更上層樓,生了九個孩子,司馬師、司馬昭就不用說了,以后的“八王之亂”,不少就是司馬懿的孩子!
能生,不僅是一種生存力,更是一種戰斗力!
3.他們家能活
生容易,活容易,生活不容易??!司馬家則不僅很能生,而且很能活,后來還很會生活。
他們都活得比較長。在平均壽命只有30來歲的三國時期,司馬防活了71歲,司馬懿活了72歲,父子兩加起來是143歲。曹家三代人活得還沒有他們兩代人長!孫家四代人也只不過比他們長一點而已。
活得長的最大意義,就在于可以把上一輩人的經驗學到手,把自己的權謀和心理鍛煉好。曹操有足夠的時間培養了曹丕,曹丕卻沒有相應的時間培養曹叡,更不要說以后的曹芳了。司馬家因為活得長,幾乎代代都有奸人出沒,從司馬懿開始,到司馬師、司馬昭,再到司馬炎,甚至后面司馬越等“八王”,哪個也不是省油的燈。這就是活得長的可怕之處。
他們都活得比較定。雖然國人常說“樹挪死、人挪活”,但大家其實都知道“物離鄉貴、人離鄉賤”,所謂“搬家窮三年”,就是因為經不起折騰!
司馬家始終堅守在名門正派,如終堅守在都城及其附近地區,始終不離開河內溫縣這個老巢,而且是全體人員都凝聚在一起。對比于離開西涼的馬超,三面下注的諸葛兄弟,他們不僅不斷積蓄力量,而且還真的是人多力量大??!
他們還活得十分穩。司馬防歷經無數次刀光劍影,始終穩如泰山當著中層干部,直到臨時之前才掛個騎都尉的空銜;司馬懿也是如此,22歲到29歲整整裝病了7年,29歲到41歲12年間始終當著曹丕手下的小官,直到47歲曹丕死時才升為聯合輔政大臣!
相比較于初出茅廬就想當軍師的諸葛亮,首次上門就想掌大權的龐統,年紀輕輕就稱車騎將軍的袁紹,還有明明一無所有卻在34歲就當上豫州牧的劉備,司馬家真是太穩了!
慢工出細活,基礎打得越牢,最終守得越穩!
三國盡歸司馬懿的故事告訴我們:一是韌勁很重要,一以貫之的堅持,才能獲得想要的成果!二是身體很重要,好身體才會有干勁,能生子才會有未來,連欲望都沒有、連兒子都沒有,還講什么宏圖霸業?三是出名要趁早,做事不能急。名就象風一樣,來去匆匆,唯有事業才能永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