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展的實質
個體與環境不斷相互作用的過程。
(1)圖式
圖式是指個體對世界的知覺、理解和思考的方式,也即心理活動的結構和組織。我們可以把圖式看作是心理活動的框架或組織結構。圖式是認知結構的起點和核心,或者說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礎。
(2)同化
同化即把環境因素納入已有的圖式中,使之成為自身的一部分,從而加強和豐富原有圖式。
(3)順應
順應即改變原有圖式,以適應環境。
(4)平衡
平衡是同化和順應之間的“均衡”的平衡過程。
兒童認知發展四階段
(1)感知運動階段(0~2歲)
主要特征:
① 物體恒存(客體永恒性)
② 感覺和動作的分化
③ 主體和客體的分化
④ 因果關系的初步形成
(2)前運算階段(2~7歲)
① 出現了語詞或其他符號,開始出現表象和形象圖式;
② 兒童的概念是具體的、動作的,而非抽象的,思維具有不可逆性;
③ 認識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——泛靈論;
④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。指不能從對方的觀點考慮問題,以為每個人看到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樣
(3)具體運算階段(7~12歲)
① 具有了抽象概念,思維可以逆轉,能夠進行邏輯推理;
② 獲得了長度、體積、重量和面積等方面的守恒關系;
③ 去自我中心;
④ 具體邏輯思維(例:可根據具體事物判斷其大?。?
(4)形式運算階段(11 、12歲以上)
① 命題之間的關系
② 假設——演繹推理
③ 抽象邏輯思維
④ 可逆與補償
⑤ 思維的靈活性